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网优fengj.com > 网优资讯 > 行业新闻 > 碳中和及储能背景下千亿氢储能市场一触即发

碳中和及储能背景下千亿氢储能市场一触即发

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持续上升,新型能源结构转型催生储能需求。电力行业成为碳交易市场的先行试验田,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向新型能源结构转型,可再生能源装机迎来高增,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4成。风光发电具备波动性,新型能源结构下催生储能需求,其中长时储能需满足大规模应用和时间边际成本低的特性。

  氢储能将成为长周期、大规模储能场景的最优选择,是非电能源消费领域碳中和的关键。氢储能属于广义储能,利用风光富余电能电解水制氢,在终端应用环节直接使用的方式。氢能大规模应用和时间边际成本低:1mwh储能下度电存储成本只需1300元,低于锂/液流电池1500/1400元;扩容成本低于蓄电池类,氢储能扩容仅需增加储氢罐而非使用资源矿,并且无自衰减更适配长周期储能。此外,氢能是与电同等重要的二次能源,是非电能源消费碳中和的关键。非电能源消费占比过半且大多为碳排放大头,非电能源消费领域的脱碳关键在氢能。上游侧耦合风光设备电解水制氢,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电消纳及上网问题,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正逐步落地,而下游多样化零碳应用将打开需求侧市场。
  氢储能对应电解槽市场千亿规模,碱性率先起量、pem后起更适配风光。基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氢储能需求量测算,预计2030年储能领域电解槽累计装机57gw,对应绿氢约230万吨,千亿市场规模。电解槽技术方面,碱性电解槽率先起量,长期看pem电解槽有望开启替代进程。主流电解槽分为碱性电解槽(alk)、质子交换膜电解槽(pem)和固态氧化物电解槽(soec),前两种已商用化,soec仍处向产业化过渡状态。当前示范项目推广下,购置成本为首要因素,碱性电解槽优势显著,预计2025年前占比超九成;逐步向市场化运营发展下,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关键,当pem成本为碱性成本3-4倍时,两者可实现制氢成本基本持平,当前80%alk+20%pem两者混合搭配是成本最优解。

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


(来源:河北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会)
给我留言

留言

免责声明:
1、
任何注明“来源:网优fengj.com”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其版权均属网优fengj.com所有,任何个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传播。已授权的个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网优fengj.com”。
2、
任何非注明“来源:网优fengj.com”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、网站等的资料,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,并非本网故意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,网优fengj.com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
网优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参考,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建议,使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,风险自负。
关于网优fengj.com | 付款方式 | 400客服:400 622 1112 |  热线:0799-6666660